时间:2014-03-26 原文作者:高尚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革新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以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要求作出的立异和生长,标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抵达了新高度,必将对全面深化革新爆发深远影响。
政府行政性配置资源造成很大浪费
海内外的实践都证明,政府配置资源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计划经济就是政府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经济。上世纪50年代,辽宁省沈阳市有两个相邻的工厂,一个叫沈阳变压器厂,一个叫沈阳冶炼厂。变压器厂需要大宗的铜,冶炼厂生产铜,但企业没有自主权,产、供、销都掌握在政府手里。沈阳冶炼厂生产的铜由冶金部调往全国各地,沈阳变压器厂需要的铜由一机部从全国各地调到沈阳。一墙之隔的两家企业,由于不可直接交换,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极大浪费。1956年夏天,上海泛起高温天气,企业想购置鼓风机降温,但要经过7个上级部分审批,待最后一个部分审批完毕,夏天也已往了。这两个实例使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企业要有一定的自治权》的文章,在《人民日报》(1956年12月6日)宣布后引起了很大回声。外洋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也是这样。1992年我去捷克斯洛伐克考察会见。捷克的皮鞋很有名,叫“拔佳”皮鞋,但搞了计划经济以后就没有名牌了。其时计划部分凭据捷克斯洛伐克1600万人、平均每人2双皮鞋,做了3200万双皮鞋的生产计划,但结果生产出来的皮鞋没人要,人们需要的皮鞋又买不到,造成了资源的很大浪费。这些实例说明,通过政府配置资源是不乐成的。而我国的革新之所以取得乐成,就在于坚持了市场取向,从政府配置资源转向了市场配置资源。
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革新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对我国革新开放和经济社会生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改为“更洪流平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删去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前置条件。十八大的表述是“更洪流平更广规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了“更广规模”四个字。这个历程反应了我国革新的深入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最大的亮点之一。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意义十分重大,是思想上的重大突破,是关于经济体制的重大理论立异,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质的提升。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看法,有利于转变经济生长方法,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糜烂现象。”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习近平同志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纪律,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这一论述很是重要,很是到位,说出了问题的实质。
革新开放以来,我们很是注重吸收借鉴外洋创立的优秀文明结果。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革新的决定》指出,“为了从基础上改变束缚生产力生长的经济体制,必须认真总结我国的历史经验,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和生长要求,同时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兴旺国家的一切反应现代社会化生产纪律的先进经营治理要领。”十四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兴旺国家一切反应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纪律的经验”,并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生长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定要求”。针对其时有人批评股份制姓“资”不姓“社”问题,十五大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纪律,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这回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位问题。十四大提出革新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直保存差别理解。一种理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纪律;另一种理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可以不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纪律。我一直持前一种主张。我在1993年提出,所谓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这个客观需要,以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的形式和要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特殊。要从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纪律出发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切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又要切合国际老例;既要实现充分的公正竞争,又要严格遵守市场规则。
海内外实践证明,违背市场经济一般纪律,违背社会化大生产纪律,违背市场配置资源,就会受随处分,资源就会错配,社会生产力的生长就会受阻。历史经验证明,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很是重要。市场经济的一般纪律是经过恒久实践形成的普遍纪律,是人类社会的文明结果,是全人类的配合财产,不是资本主义独吞的,不可让资本主义独享,我们必须吸收和借鉴,为我所用。所以,我们强调特殊的时候,不可否定一般。只是在吸收和借鉴一般纪律的时候,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切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革新
经济体制革新是全面深化革新的重点,焦点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目今应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要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革新。完善由市场决订价格的机制。通常能由市场形成的价格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财务资源的配置在许多方面和环节也可引入市场机制。这方面也有我经历过的实例。南方某省为了支持战略性新兴工业,“十二五”期间拿出100亿元、每年20亿元用于补贴。但这种行政性资金分派,一是缺乏效率;二是很难做到公正;三是容易滋生权钱交易,造成糜烂;四是资金无偿使用,有去无回。所以,其时我向省委主要卖力同志提出将财务补贴变为股权投资,引入专业化基金治理公司,充分发挥财务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百亿财务资金拉动千亿社会资金,推动经济连续健康生长。这个建议经过研究论证,获得了接纳。实践证明,从政府行政性配置资源转为市场化配置资源,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利于科学治理,提高资金效率;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调动民间资金投入战略性新兴工业的积极性;有利于资金良性循环,实现可连续生长。现在,中央和地方各部分都有大宗资金,如何通过市场化革新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收益,这是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应当研究解决的问题。
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呢?总的说,政府应从创立财产的主体转为创立情况的主体。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坚持宏观经济稳定,增强和优化公共效劳,包管公正竞争,增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连续生长,增进配合富足,弥补市场失灵。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非削弱党的领导。凭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安排,中央建立了全面深化革新领导小组,卖力革新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催促落实。这是增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革新领导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焦点作用,包管革新顺利推进和各项革新任务落实。各级党委要凭据中央的要求和安排,切实履行对革新的领导责任,把各项革新举措落实到实处。
(本文章摘自3月26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