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05 原文作者:李予阳
编者按 革新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实现巨大生长。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国有企业革新程序加速,国企运营效率明显提升,经营绩效显著提高。但社会上也有人认为,国有企业绩效的改善主要不是来源于自身革新,而是更多来源于对种种资源的垄断,反垄断的要害在于私有化,这就是所谓的“国企垄断论”。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述评,围绕国企革新中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剖析,回应社会关切。敬请关注。
来自财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坚持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19504.9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总额11129.6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中央企业8057.1亿元,同比增长15.6%。面对海内外庞大的经济形势,国有企业又一次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平稳增长,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长作出了重要孝敬。
从2003年到2012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营业收入从10.73万亿元增长到42.38万亿元,净利润从3202.3亿元增长到1.61万亿元,上缴税金从8361.6亿元增长到3.35万亿元。国有企业稳定高速生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市场化革新获得强劲生长动力。在“世界500强”的最新榜单上,中国建筑、中国建材、新兴际华等一大批高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刷新了人们对国企的认识。然而,一些人坚持认为“国有企业绩效的改善主要不是来源于自身革新,而是更多来源于对种种资源的垄断。”这种看法不但无视国企革新进步的事实,在理论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要判断国企是否属于垄断,首先要弄清垄断的看法。一般认为,垄断大致分3种情况:自然垄断、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其中,自然垄断领域由于某些产品或效劳在技术上的特殊性,如网络性、规模经济、保存大宗淹没本钱等,使得垄断性经营效率更高。行政垄断是国家行政部分通过行政手段排除或限制竞争而形成。经济垄断则是市场主体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垄断作为一种市场结构状态,与所有制形式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公有制并不料味着国家垄断,私有制也纷歧定陪同着竞争”。从全球市场看,许多行业都差别水平地保存着大型跨国公司的垄断。如15家棉花跨国公司控制着全世界九成棉花贸易,6家铝业公司掌握45%的铝土产量,波音公司和欧洲空客公司生产的客机占民航市场近九成,沃尔玛和家乐福等零售巨头不但掌控零售业下游,还谋求上游采购垄断职位。
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市园职位较强,这与生产力生长和市场经济体制演变有很大关系。目前,国有经济朝着“关系国家宁静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要害领域”的偏向调解,保存的主要是大型企业。10年来,中央企业已从196家减少至113家,但漫衍的领域九成以上是竞争性行业,如钢铁、有色、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等。因此,说国企就是垄断没有事实凭据。即即是电力、石油、公用事业、军工等领域,由于属一国经济的基础和支柱,这些行业的高度集中,世界各国普遍如此。有统计显示,世界主要50个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中,76%的国家只有一家石油公司,20%的国家不凌驾3家并疏散在差别细分领域。
需要明确的是,反垄断不是要阻挡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职位,而是阻挡滥用市场支配职位的行为。我国反垄断规则定的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告竣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职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杉⒍掀笠祷袢∮舛罾螅匦胪ü贫⒍霞鄹竦嚷⒍闲形迪。因此,企业盈利是否来源于垄断,应以企业是否接纳了垄断行为作为标准。在我国,垄断行业由于受到政府规制,垄断行为因而受到限制和监管。如石油石化行业中最重要的产品由政府订价,电力供应价格也由政府确定。这些价格在制准时,政府会通盘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与国际水平相比,也大多处于中低水平。
因此,反垄断的重点是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增强对具有垄断经营因素的企业监督,包括价格水平、效劳标准、本钱控制、资源分派等,避免其利用垄断职位损害民众利益。
实际上,突破垄断、引入竞争,一直是我国推动国企革新的主线。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垄断行业革新任务所作的表述,到2005年“非公经济36条”的提出;从2010年国务院公布“新36条”及去年各部分落实“新36条”的细则,到党的十八大强调“两个绝不摆荡”,都是上述革新思路在政策层面的具体体现。
其实,我国市场结构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偏。幸导卸绕。在实力强大的国际垄断资本面前,许多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明显缺乏。因此,无论是国有照旧民营,都应加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先企业,提升我国在全球工业竞争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本文章摘自《经济日报》。)